
Prefind
免登录的AI工具箱,实时搜索+文档分析+多语言支持一网打尽
说实话,第一次打开Genspark.ai的时候,我压根没指望它能解决我每天被信息洪流淹没的困境。毕竟市面上打着”智能搜索”旗号的产品太多了,但真正能让我在写行业报告时少熬两个通宵的,还真让我给碰上了。
用过才知道,Genspark和普通AI工具根本不在一个维度。举个栗子,当你在研究页面停留超过30秒,右下角会自动弹出”深度模式”开关——启动后AI代理会调用Google Scholar、Crunchbase等专业数据库,生成的内容直接带文献引用格式。这可比之前用过的Rusher Al这类通用写作工具专业多了。
传统搜索引擎 | Genspark |
---|---|
返回10条蓝色链接 | 派出AI特工小队 |
需要人工筛选验证 | 自动标注信息可信度 |
单一结果呈现 | 多维度动态看板 |
作为码农出身的产品经理,我特意扒了扒他们的技术白皮书。原来所谓的”Agentic Engine”是让多个AI代理玩接龙——先用Claude解析问题本质,再让GPT-4负责创意发散,最后用Gemini做事实核查。这种混合架构既避免了单一模型的局限,又保证了输出稳定性。难怪他们敢承诺结果准确率比同行高37%,这数据我在硅谷的朋友都证实过。
从去年6月上线到现在,Genspark用户数翻了整整4倍。我采访了他们的早期用户,发现这增长真不是刷出来的:
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直接用GPT-4。这么跟你说吧,ChatGPT像是个全科医生,而Genspark是带着整个专家会诊团来的。上次我要分析半导体行业的技术路线图,它不仅整理了各家的专利布局,还预测了未来3年的材料突破方向——这种需要跨领域推理的能力,单一模型根本做不到。
现在每天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唤醒Genspark的AI代理,感觉像雇了个斯坦福毕业的私人智囊团。要说缺点嘛,就是太容易沉迷这种”让AI干活”的快感,已经想不起上次手动查资料是什么时候了…